為促進船舶工業持續健康發展,進一步加快提質增效步伐,日前,山東省發布了《山東船舶工業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》,提出到2017年,各主要經濟指標與國內造船先進省份的差距縮??;到2020年,形成結構更加優化、技術更加先進、優勢更加突出、競爭力顯著增強、具有山東特色的產業格局。
據了解,2013年,山東省船舶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32.6億元、利潤32.9億元,分別是2009年的1.62倍、1.52倍,年均分別增長13%、11%,均由全國第六位上升至第三位;造船完工量328萬載重噸,是2009年的3.26倍,由全國第六位上升至第五位。目前,山東省船舶行業逐步形成了青島大型船舶、煙臺海工裝備、威海中小型船舶三大產業基地,青島、威海還被確定為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。同時,該省船舶產品種類不斷增多,其中大型豪華客滾船、遠洋漁船國內市場占有率均在80%以上;成功交付國內88米雙體豪華游艇及鋼鋁復合結構游艇;改裝的“中華泰山”號豪華郵輪于今年8月份運營;半潛式深水海洋平臺已成功打入北歐、南美等區域市場,現手持訂單占全球市場份額20%以上。此外,該省還有各類創新平臺25個,其中國家級技術中心3個、重點實驗室3個,9所院校設立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,基礎研究及人才培養得到加強。
雖然近年來山東省船舶工業取得長足發展,但與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地區相比,在企業結構、產業配套、生產效率、創新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,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相對較小,建造技術能力不強,生產效率總體不高,產品結構不合理,產業鏈短、帶動力不強,缺乏大型企業集團,研發設計力量薄弱等方面。
針對這些問題,該方案提出,在技術水平方面,到2017年,大型造船企業基本建立現代造船模式,造船效率顯著提升,縮小與先進國家的差距,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達到100%、分段無余量制造率達到90%以上;到2020年,大型造船企業全面建立現代造船模式。在結構調整方面,到2017年,產能利用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;到2020年,高端船舶比重大幅提升,海工裝備優勢更加突出,游艇制造成為亮點,本地化配套率提升10~15個百分點。在研發創新方面,到2017年,服務于全行業各領域的研發設計創新平臺體系基本形成,具備較強市場競爭能力;到2020年,形成2~3個具備自主設計能力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山東船舶及海工裝備品牌,基本形成產、學、研、用協同創新體系。
該方案提出,山東省船舶工業要適應航運市場和海洋經濟發展新常態,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突出市場導向,堅持以客戶為中心,進一步加快推進協同創新,提升自主設計能力,努力掌握設計話語權。做優做強船舶制造業,著力打造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新高地,積極培育發展游艇制造業,著力提高本地化配套率,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,積極開拓國際市場,加快形成布局合理、結構優化、配套齊全、技術先進、環境友好、有山東特色的現代船舶工業體系。
為了確保實現發展目標,該方案提出培育壯大骨干企業集團、推動建立首臺(套)產品風險補償機制、建立科研項目評估及獎勵機制、加大信貸融資支持力度、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等保障措施。
據了解,2013年,山東省船舶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32.6億元、利潤32.9億元,分別是2009年的1.62倍、1.52倍,年均分別增長13%、11%,均由全國第六位上升至第三位;造船完工量328萬載重噸,是2009年的3.26倍,由全國第六位上升至第五位。目前,山東省船舶行業逐步形成了青島大型船舶、煙臺海工裝備、威海中小型船舶三大產業基地,青島、威海還被確定為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。同時,該省船舶產品種類不斷增多,其中大型豪華客滾船、遠洋漁船國內市場占有率均在80%以上;成功交付國內88米雙體豪華游艇及鋼鋁復合結構游艇;改裝的“中華泰山”號豪華郵輪于今年8月份運營;半潛式深水海洋平臺已成功打入北歐、南美等區域市場,現手持訂單占全球市場份額20%以上。此外,該省還有各類創新平臺25個,其中國家級技術中心3個、重點實驗室3個,9所院校設立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,基礎研究及人才培養得到加強。
雖然近年來山東省船舶工業取得長足發展,但與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地區相比,在企業結構、產業配套、生產效率、創新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,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相對較小,建造技術能力不強,生產效率總體不高,產品結構不合理,產業鏈短、帶動力不強,缺乏大型企業集團,研發設計力量薄弱等方面。
針對這些問題,該方案提出,在技術水平方面,到2017年,大型造船企業基本建立現代造船模式,造船效率顯著提升,縮小與先進國家的差距,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達到100%、分段無余量制造率達到90%以上;到2020年,大型造船企業全面建立現代造船模式。在結構調整方面,到2017年,產能利用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;到2020年,高端船舶比重大幅提升,海工裝備優勢更加突出,游艇制造成為亮點,本地化配套率提升10~15個百分點。在研發創新方面,到2017年,服務于全行業各領域的研發設計創新平臺體系基本形成,具備較強市場競爭能力;到2020年,形成2~3個具備自主設計能力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山東船舶及海工裝備品牌,基本形成產、學、研、用協同創新體系。
該方案提出,山東省船舶工業要適應航運市場和海洋經濟發展新常態,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突出市場導向,堅持以客戶為中心,進一步加快推進協同創新,提升自主設計能力,努力掌握設計話語權。做優做強船舶制造業,著力打造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新高地,積極培育發展游艇制造業,著力提高本地化配套率,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,積極開拓國際市場,加快形成布局合理、結構優化、配套齊全、技術先進、環境友好、有山東特色的現代船舶工業體系。
為了確保實現發展目標,該方案提出培育壯大骨干企業集團、推動建立首臺(套)產品風險補償機制、建立科研項目評估及獎勵機制、加大信貸融資支持力度、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等保障措施。